發布時間:2019-04-30 16:39:00作者:李從選 代航來源:醫藥經濟報
連鎖化趨勢
除了連鎖藥店的連鎖中醫館外,社會其它資本也開始了中醫館連鎖化之路。如固生堂開辦的中醫門店,已覆蓋北京、重慶等13個城市,預計中醫診所將迎來3~5年的高速發展期,規模大小在未來競爭中起著重要作用。
不過,中醫館實行連鎖化經營,并不代表所有的門店都要業態相同。以近幾年來聲名鵲起的圣愛中醫館為例,圣愛的門店數為23家,其中包括中醫館16家、養生會館2家、養生堂3家、中醫醫院2家。很多連鎖藥店都開辦了中醫館旗艦店,在連鎖化的過程中,可以參照連鎖藥店的發展模式,以旗艦店為中心,根據同一區域各地的實際情況,開設小型中醫館、藥店+診所等。
中醫館連鎖化經營的好處在于,一旦找準定位和盈利的模式,便能很快復制,在發展速度上把競爭對手拋離,如和順堂的“3+1”(名藥、名醫、名館、名廠)模式就是從自身擅長的精制中藥飲片入手,在多家醫院開設精品中藥房,自建精品中藥飲片生產基地。而華南地區知名醫藥品牌養和醫藥在2016年成功掛牌新三板,養和醫藥國醫館則采取 藥店轉型“直營門店+坐堂中醫診所+連鎖門診”模式,由1位國醫大師領銜80位名醫團隊。
中醫館連鎖化,形成區域或者全國品牌,或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連鎖化有利于解決實現醫生資源共享、管理成本降低、規模優勢突顯等系列經營難題,管理模式與軟件SaaS化,從而節省成本。
師承問題難解
師承既能保留優秀中醫的醫生的經驗,又能為中醫館培養后備中醫人才,是中醫館必須重視和推行的管理之道。建議中醫館藥建立師承工作專門管理機構,專門負責師承的相關系列工作。
館內師承需要解決以下四個問題:
一是利益機制。中醫館應該建立起利益機制,鼓勵師帶徒,帶徒弟越多,獲益越多。
二是榮譽機制。師傅在中醫館帶徒弟能得到自上而下的尊重,引導師傅要有各種自豪的榮譽和社會責任心,把自己的仁心仁術傳承下去,貢獻社會與他人。
三是儀式感要到位。師帶徒的拜師儀式、授牌儀式、出師儀式等都要有形式感與儀式感,莊重肅穆,重視程度才能更高。
四是傳承資格內容。如師徒資格審核、師承內容確定、師傅學術以及臨床看病實踐技能的系統學習整理,對于適應面廣、效果顯著的治療保健方,可以開發成館內制劑(膏方),讓弟子和店員館長推廣。
師承尤其要傳承的是師傅的人心品德,以患者需求為導向、以治病為導向的醫德理念的傳承尤其重要;更要做好中醫底蘊培養,比如中醫、西醫基礎,并與心理學、哲學、現代科技等學科相結合。
相關
(1)一代宗師中醫館:古今融合
近年來,全國看中醫人次持續增長,年輕人漸漸成為中醫就診的主力軍。在一代宗師中醫館,通過層層考驗的中醫從業人員,需在名中醫的帶領下,向中醫名家行拜師禮,以傳統拜師方式傳承國粹中醫。在培養優秀年輕中醫從業人員的同時,通過直播、錄制視頻等方式,利用互聯網傳播正確的中醫養生知識。
(2)孔圣堂醫館:坐診與教育緊密結合
孔圣堂把診所當作學校,把診桌當作課桌,采取上午講課、下午臨證的方式,將醫館和教育緊密結合。
(3)濟南經華卉典:言傳身教
經華卉典古中醫研究所采取師帶徒的形式,使學者在3~5年內成長為能獨立坐診的初級中醫師。同時采取中醫沙龍方式傳承中醫藥,內容涉及中醫經典的學習、中西醫比較、中醫現狀及傳統文化等。
(4)圣愛中醫館:培訓多樣化
中醫行業歷來講究門派和出身,但圣愛中醫館的傳承將中醫各派整和在同一平臺,打破人為限制和行業壁壘,以整體、系統的平臺優勢,贏得市場。同時堅持口傳心授的傳統“師徒制”育人理念,輔以多崗培訓、派出進修、自學獎勵等機制,強調課程體系差異化、培訓資源多樣化、全員培訓普及化,形成人才接力梯隊,建立人員發展通道,為員工提供不同的發展空間。
(5)方回春堂:保留傳統儀式
方回春堂的“中藥傳承拜師儀式”,保留了一拜藥王、二拜祖先、三拜師父的傳統禮節,目的就在于留住國藥的根,也讓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落到了實處。
此內容為《醫藥經濟報》融媒體平臺原創。未經《醫藥經濟報》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如需獲得授權請事前主動聯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粵ICP備17121623號 國內統一刊號:CN44-0098 郵發代號:45-18 廣告熱線:020-37886663 訂報熱線: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fertility-resourc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醫藥經濟報公眾號
腫瘤學術號免疫時間
醫藥經濟報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