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6-16 15:54:51作者:陳淑文來源:醫藥經濟報
6月10日,2022年官洲國際生物論壇暨中醫藥創新研發與產業發展分論壇大會在廣州生物島順利召開。論壇圍繞中醫藥如何基于人用經驗進行創新研發,以及新時代中醫藥現代化、國際化與產業發展的協同創新,開展自由探討,碰撞思維,為新時代中醫藥創新研發與產業發展建言獻策。
本次會議由廣州市政府主辦,廣州開發區管委會、生物島實驗室承辦,廣州海博特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由廣州新濟藥業董事長、暨南大學藥學院教授吳傳斌主持,吸引了80多位行業專家及學者參加。
多方共商共建
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中藥產業融合發展
近年來,通過持續深化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完善廣東省中藥相關標準體系建設以及支持醫療機構中藥制劑和中藥新藥研發創新等方式來推動廣東省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目前,廣東省中醫藥全產業鏈條上中下游齊全,且特色明顯,中藥產業底蘊深厚,且朝氣蓬勃,研發積極,申報活躍,獲批量居全國前列。
據了解,廣東省正在推進新一輪中醫藥強省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今年1月《廣東省中醫藥發展“十四五”規劃》發布,提出大力發展中醫藥健康產業,以及推進中醫藥開放發展工程。通過積極落實政策、布局相關機構以及多方共商共建來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中藥產業融合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6月13日,國家醫保局發布《2022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規定將符合條件的中藥飲片納入調整范圍。近年來,隨著國家大力推動中醫藥產業發展,各地也開始加速推動醫保政策向中醫藥傾斜。
廣州市醫療保障局待遇保障處處長段詠慧表示,廣州醫保全面助力穩住經濟大盤助推中醫藥產業發展,拓寬市場準入、促進集約發展,增強優質中藥產品供給;支持新增醫療服務項目立項健全中醫價格動態調整機制;支持中醫醫療機構發展,醫保支付向中醫藥傾斜。最后指出促進中醫藥發展需要深化改革、協同發力。
建立真研體系
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走向現代化
2019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提出:改革完善中藥注冊管理,加快構建中醫藥理論、人用經驗和臨床試驗相結合的中藥注冊審評證據體系。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楊忠奇指出,人用經驗不直接等同于人用數據。人用經驗應當具有代表性的目標人群、合適的對照、效果評價、偏倚控制等,通過嚴格的數據處理、正確的統計分析以及多維度的結果解讀,才能產生人用經驗證據。
為推進中醫藥標準化建設,制定滿足市場和創新需求的團體標準,加快中醫藥標準化發展進程,2020年1月,國家藥監局發布的《真實世界證據支持藥物研發與審評的指導原則(試行)》,其中,針對名老中醫經驗方、中藥醫療機構制劑的人用經驗總結,以及臨床研發,提出了采用真實世界研究與隨機臨床試驗相結合的研發策略。
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方積乾教授表示,真實世界研究既包括基于大數據的觀察性研究,也包括緊密貼近臨床實踐的試驗研究。真實世界證據不僅依賴于大數據的獲取,而且要有效地整合多種來源的數據,獲得有意義的結果。
堅持守正創新,積極探索建立中藥真實世界研究證據體系,將是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中藥標準化、現代化、國際化的根基。
協辦單位廣州海博特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總經理王帥帥表示,中醫藥多年來在臨床研究上一直在摸索,存在難以找到參照、審評政策有待突破等問題。2018年,國家在中醫藥政策上有重大突破,也迎來了中成藥發展的好機遇。最后王帥帥表示“集千方、尋良藥、惠萬民、保安康”是海博特的企業愿景,海博特希望把中國最好的一批中醫藥遴選出來推到國際上去。
此內容為《醫藥經濟報》融媒體平臺原創。未經《醫藥經濟報》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如需獲得授權請事前主動聯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65;yyjjb@21cn.com。
粵ICP備17121623號 國內統一刊號:CN44-0098 郵發代號:45-18 廣告熱線:020-37886663 訂報熱線: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fertility-resourc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醫藥經濟報公眾號
腫瘤學術號免疫時間
醫藥經濟報頭條號